读书族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朕就是亡国之君在线阅读 - 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临他忠诚的应天府

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临他忠诚的应天府

    与南京共存亡?

    李贤一万个不信。

    就他所知,在坐的文臣里,绝大多数已经开始向江北写信了。

    都到了这个地步,还相信叛军能够有活路吗?

    当初燕王府南下,打完两淮,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建文朝已经大势已去。

    无数的文官甚至翻过了城墙,跑去投效。

    比解缙驰谒一事,当年朱棣要进京了,解缙、王艮、胡广、李贯等人一起喝酒,相约赴死为朱允炆尽忠!

    口号倒是喊得震天响,结果三人统统翻墙到了金川门外,用最快的速度去拜见。

    解缙驰谒,就是他跑的最快,而后是王艮。

    这件事一直被人津津乐道。

    而现在是朝廷平叛,南北两路夹击,还有海路的密州市舶司以及月港市舶司的海军在封堵长江海口。

    皇帝为什么用了这么久的时间,来准备亲征,就是为了准备一拳打死!

    千里江防,处处设防,处处无防罢了。

    江南富硕,两岸的渡口何其多?皇帝征调几万民夫就可以把渡口建起来了。

    在所有人翘首以盼的时候,大明军在十月的尾巴,开始渡江,百舸争流,千帆遮江。

    从铜陵到靖江,无数艘大船在江面上缓缓航行,大军开始渡江的消息,一瞬间传遍了整个防线。

    大溃败。

    在大明军队开始渡江的时候,本就士气不高的叛军开始大规模的投降,石亨攻至江宁县,陈懋攻至丹阳府,陶瑾和宁远伯任礼攻打至镇江府。

    三面合围之势,将南京城团团围住。

    南京城龙盘虎踞,依山傍水,水源充足,粮草极厚,若是坚守城池,也未尝不可。

    南京城和北京城又不太一样。

    南京城的最外围,是将整个明孝陵所在的紫金山层层包围的外郭,共计一百二十里。

    这层外郭,城墙高达三丈,城上宽一丈有余,城下宽近两丈,有跑马道,可通行马匹。

    这个范围有多大?

    宋朝禁军一日行十里,大明军队一日行三十里。

    也就是说走完这一圈,大明军按平均行军速度,需要四天的时间。

    沈万三当年的一千万两白银可不白花,这城墙又高又硬。

    而内城墙,就是京师城墙超过了七十里,和北京方方正正的城墙不同,这座城墙更加宏伟,更加高大。

    城墙最低处为四丈最高处高达七丈,如果算上城门楼子的高度,得有九丈高了。

    城墙上,最窄处两丈,最宽处十丈有余,垛口一万三千余,窝铺两百多座,城门十三座,水关两座。

    总之,这是一座极为宏伟的城池。

    石亨在十月的最后一天来到了外郭的江东门,炮轰半日,叛军投降,随后至南京城下。

    在会同馆里百无聊赖的岳谦,终于被南京僭朝想起来了,李贤到了会同馆,请岳谦带着自己前往四武团营军营,献上降书。

    再不投降,军队就要哗变了。

    比李贤预期的时间提前了一天,大军开始入城,关闭各坊坊门。

    于谦也从扬州府赶至了南京,坐镇南京根据陛下的指示,开始了安民宣谕之事。

    七日之后,朱祁钰的龙旗大纛在外金川门外竖起,大驾玉辂下船。

    在李贤的尽心竭力之下,南京城并没有像河套那般发生焚城毁城之事,南京城太大了,想毁也毁不了。

    而且叛军人心惶惶,大明皇帝的投降不杀的宣谕,满大街都是,自然没有人跟着阴谋家们亡命。

    朱祁钰在十月七日这天,开始入城。

    石亨不知道从哪个地方找了四头白象做先导车,扛着仪刀和龙旗大纛,坐在大象上,耀武扬威,为陛下前驱。

    朱祁钰看着那四头白象,再看着自己面前三六九排列的十八匹白马,这辂车至南京城,从四匹马拉车,又变成了十八匹。

    旌旗招展,南京城的百姓们跪在了御道两侧。

    当年文皇帝走过的路,朱祁钰又走了一遍,万岁声阵阵。

    朱文圭奉太子府伪玺、正统之宝,举着一个铁盘,跪在路边,用力的向上端着。

    李贤奉咨政院大印,和朱文圭的姿势,如出一辙。

    这个姿势极为难受,但是他们已经从五更天跪到了太阳高悬之时。

    辂车停止了朱文圭的面前,朱祁钰打开了车窗说道:“兴安,把三块印绶收起。”

    “朱文圭,朕当初赦免了你,将你从高墙之中放了出来,叛军裹挟,你亦蒙昧,朕赦你无罪,带你全家回凤阳府吧。”

    朱祁钰宽宥朱文圭,是因为朱文圭不想谋反,也没有实力谋反,建庶人一脉,贬为庶人之后,是不能姓朱的,改姓为建。

    他宽宥朱文圭是为了砸下更重的铁拳。

    朱祁钰的车驾行至南郊天地坛,祭祀天地、太祖皇帝。

    朱祁钰点燃了香烛,将早就拟好的奏疏递给了兴安。

    兴安站在月台上,阴阳顿挫的喊道:“秦王、晋王、周王,日益骄纵简,枉顾宗庙之礼,兴土木之劳役;遣官者四出,选女子充宫;媚悦妇人,嬖幸者恣;其所好穷奢极侈,亵衣皆饰珠绣,荒yin酒色昼夜无度,jian臣用事跳梁左右,欲秉cao纵之权,潜有动摇之志,包藏祸心,其机实深,竟至联袂造反。”

    “今日朕削其王爵除国,贬为庶人,斩于天地坛下,以告天地,钦此。”

    朱祁钰将秦王、晋王、周王的三王府尽削,秦王、晋王、周王三王府系,尽数除国废姓,以秦、晋、周为姓氏,不受皇恩。

    会昌伯孙忠等人,联袂了多少人?

    为何只有这三人不知天命?

    一来,朱祁钰追查私印盐引愈追愈烈,从祁县渠家开始不断的深挖,终于挖到了三人头上,除了盐引之外,还有大明宝钞等事。

    二来,三人觉得自己乃是太祖嫡出世系,稳如泰山,朱祁钰为了稳定朝局留下了稽王府,还宽宥了朱文圭,给了他们一些错觉。

    觉得即便是造反失败,也只是被束之高墙之内罢了。

    把家务事闹成了国事,联袂南方诸省乱臣贼子一起造反!

    这哪里把大明天下放在了眼里?

    既然敢拉起旗帜造反,那朱祁钰还能绕过他们吗?

    朱祁钰这是平叛!

    可不是当初朱棣以燕府靖难的时候,为了稳定朝局,不得不复爵还职。

    皇帝的世系已经传到了燕府,而且稳定的传到了第四代。

    依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深受国恩,却要把大明掀翻,这是不忠不孝。

    这封圣旨一下,整个天地坛下的群臣,无不颤抖,都说皇帝暴戾,这是真的暴戾。

    朱祁钰不是不允许皇亲国戚发财,但是他们跑去私印盐引、大明宝钞,这是贪赃枉法,无视朝纲,致使大明宝钞荒废,这是祸国殃民之重罪。

    大明的这个磨坊,是需要朱氏子孙一起去维护的,而不是大家一人一脚把它彻底踹翻。

    朱祁钰等待香烛燃尽,看了一眼紫金山上的太祖孝陵,缓缓下了天地坛。

    这三王死后,都会埋在紫金山下。

    朱祁钰再次上了辂车,向着京师而去。

    孙忠精力不济,早就不视事了,孙继宗又无才能,一众乱臣贼子,已经尽数被缉拿在了南镇抚司内,等待查补。

    查补完成,若只有谋叛、谋反罪名,全都是斩首示众,家人流放永宁寺永不叙用。

    若是还有通倭罪名,那是必须要送到太医院,为医学做贡献了。

    江南势要豪右之家,若是参与谋叛之事,主谋斩首,次谋流放,家人苦役,永世不得参加科举。

    败者食尘,谁让他们败了呢?谁让朱祁钰胜了呢?

    王成寇败,成王败寇,自古历来如此。

    既然胆敢鼓噪谋反,那就必须付出代价。

    至于未来会不会有像蔡东攀这样的人物,曲笔历史,把他写成一个无恶不作、暴虐成性,杀人如麻的大暴君,朱祁钰才懒得管。

    他人都死了,还能管的住身后事吗?

    躺在明孝陵的太祖高皇帝,为朱允炆登基做了多少事?结果又能如何?

    朱祁钰很现实,他只管自己活着的时候,子孙不肖,那是子孙无福。

    大驾玉辂向南京皇宫而去。

    这次朱祁钰住在皇宫里,因为南京城的皇宫,皇宫里并没有孙太后,更没有被渗透成筛子,甚至已经荒废了。

    朱祁钰也只是修缮了乾清宫住下罢了。

    车驾终于在文华殿停下,北衙派来的官员,已经接管了南京城的大小职务,开始梳理朝政。

    这里面就有为山东仕林求情的尹昱,也有那个有些稀里糊涂的蔡愈济。

    刘昇当初都指着蔡愈济的鼻子骂了,蔡愈济因为忙于大计之事,居然一直都不太清楚有人在骂他……

    陈汝言随驾听用,一路上陪着陛下游山玩水,也没参赞军务,就到了南京,陈汝言领了南京兵部尚书的职务,开始在南京办差。

    而朱祁钰从河套调来了立下了战功的刑科给事中林聪,任刑部侍郎,总掌南京事物。

    林聪任参赞杨俊军务,曾经在东胜卫,一个文进士还上阵杀敌,而且还真的给他杀到了人头赏。

    而李宾言也将会从山东巡抚一职,平调南京吏部左侍郎,主持各吏部诸事。

    朱祁钰看着自己的班底,怒骂王复这个家伙,宁远在和林吃雪,也不肯回朝做官,简直是不忠不孝!!

    否则这南京都察院总宪的位置,不就是他的了吗?

    和林这个时候应该已经下雪了,十一月的天气,南京也是生冷,寒风阵阵。

    朱祁钰深吸了口气,坐在文华殿上,平静的说道:“我们七月十六日从北京开拔,用最快的速度平定了这场叛乱,将首恶抓捕归案,吊民伐罪。”

    “但是即便是如此迅速的平叛,在过程中未遭遇成规模的抵抗,但是这帮蠢猪,把整个南方搞得一团乱麻!”

    “现在还有两广总兵官柳溥依旧在负隅抵抗,而保定伯梁珤已经确定,在叛乱发生前已经被叛军所杀,湖广局势,已有天倾之势头。”

    “我们的形势依旧很严峻啊。”

    “兴安,你让文渊…李贤,拟一封送给柳溥的诏书,若是胆敢和黎朝、麓川沆瀣一气,朕定斩其全家,诛九族!”

    柳溥大势已去,若是觉得交趾的黎朝可以依仗,里通南蛮。

    作为皇帝的朱祁钰,只能把大明朝最严苛的律法拿出来了。

    败就败了,承担这个后果,非要里通外人造大明的反,朱祁钰会让柳溥尝尝什么叫真正的铁拳。

    南京衙门是没有文渊阁的,只有通政司,但是通政司在南京也废了,所以这份诏书只能让李贤去写了。

    朱祁钰没打算杀李贤,这家伙是个能干的人。

    李贤在僭朝那么卖力的维持局面,不是为了僭朝,而是为了大明。

    元末失纲,生灵涂炭,李贤一直在努力的维持着僭朝的运转,总算是没让这个雷,如同王恭厂那些火药一般,轰然爆鸣。

    而李贤赌上了自己的命。

    按照朱祁钰一贯的可持续性竭泽而渔的原则,李贤没把自己的才能用尽,为大明朝熬尽最后一丝心血,是别想轻易去死的。

    杨洪临到最后依旧挂着讲武堂祭酒的职位,了无遗憾的离开了人世,朱祁钰最后都没收回杨洪讲武堂祭酒的印绶,而是给于谦新做了一个。

    朱祁钰继续说道:“宁阳侯陈懋、大同伯陶瑾、宁远伯任礼,你三人带凤阳三卫和南衙精兵、密州京军,前往两广,追剿两广叛军余孽。”

    福建的京营要班师了,除了石亨所领四武团营之外,所有在南京的军队都将前往两广平叛。

    两广独木难支,不足为虑。

    但是湖广地区,就没那么简单了,湖广的问题极为复杂,主要是生苗问题。

    朱祁钰专门派了杨俊前往,就是让他到了襄阳之后,剿灭三苗寨,安土牧民。

    朱祁钰为期不到三个月的休假自此结束了,他又要陷入处理政务的忙碌之中。

    那些高喊着要与南衙共存亡的臣子们,蹲在牢里,正老老实实的交代着问题,朱祁钰将会把这些人,一并与会昌伯、惠安伯、彭城伯、靖远伯等一众乱臣贼子,一并悉数斩首。

    造反,是有代价的。

    命,就是输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