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族小说网 - 言情小说 - 宋穿之懒皇帝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3

分卷阅读173

    咳咳,当然也是有好处的。比如他们在公事上有不开心的时候,不顺利的时候,媳妇不再是撒娇弄痴或者跟着抱怨,而是学着小报中教导的贤良做派诚心诚意的安慰,有时候还能给他们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好建议。

老祖宗们说家有贤妻,胜过良田万倾。诚不欺我也。朝野上下的男子痛苦并快乐着的,安慰自己接受家里媳妇们的变化。

官家和圣人对着这些情况看在眼里,自然是喜在心里。

盛夏里,众人期待的七夕节还没来,先来了几场雷阵雨。大雨后的天气阴凉凉的,水珠儿在盛开的荷花、荷叶上自在的滚动。瞅着这个清爽不热的好时候和儿子出来逛街淘货的太上皇听着街上卖报的吆喝声,看向举着糖葫芦吃的美滋滋的儿子,眼神儿小无奈。

“皇儿不能得意忘形。”

亲爹忍不住提醒儿子。朝臣们只是顾虑着各方面的事儿,一时之间没有想到好的对策应对。就儿子和儿媳妇的这点儿明晃晃的小道道,等他们腾出空来开始反击,实在是容易的很。

明白亲爹话中之意的官家咽下嘴里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乖巧的答应一句,“爹爹放心。朝堂上的事儿那么多,他们不会有闲着的时候。”

太上皇对着小赖皮的儿子无言以对。虽然他非常清楚,凡是有抱负的朝臣们,文人大家们都特别想在这个大变革的时候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可他真怕哪一天他们因为自己太忙,皇儿太闲而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

眼见官家时不时的在他们忙的晕头转向的时候偷懒耍赖,大宋的文武官员虽然不敢“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却是真的好想大哭一嗓子,大喊一声太上皇英明。

自觉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事儿”,理所当然的偷懒耍赖的官家在燕京的古物街上慢悠悠的踱着小方步,慢悠悠的用着美味的糖葫芦,美的大眼睛迷成一条缝。

瞧着就是一枚特有大家风范的风流倜傥少年郎。

其实英明不起来的太上皇发现周围满脸羞涩的看向儿子的小姑娘们,小得意的笑,他儿子就是长得好,随他。

自觉儿子特有自己当年风采的太上皇放下手里没看中的古董小花盆,想着老臣们和他的哭诉,想着自家的老妻也是天天捧着那些宣扬夫妻和睦,举案齐眉的小报念叨,自家的儿媳妇和女儿们都在小报社折腾,他又小烦恼的想着,他也是真的拿她们没有办法。

当然,他对向来爱耍赖皮偷懒,到现在还没开窍的儿子也是没办法。

只能庆幸儿子没有要明目张胆的抬高女性地位,而是采用这种“徐徐图之,稍加引导,任其发展”的方式。

大宋的风气已经变了。太上皇看着街道上人们的言谈举止,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眉眼飞扬,深刻的感受到自从儿子登基后大宋的变化,大宋人的变化。

国家强盛了,人的精神气就涨了,各种想法、做法都跟着变得越来越开放、大胆、热情、欢乐。

虽然他们不会变回盛唐的庄严浑厚,但却是另一种更为理智,智慧的骄傲和自豪。

自觉想通了决定安心养老顺其自然的太上皇对此事不管不问,其他人就算是在家里受到了越来越讲道理的妻妾们的联手“打压”,也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偷偷的看着亲爹被大娘和小娘一起“讲道理”的年轻人,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他以后也和官家一样只娶妻,坚决的不纳妾。简直太“凶残”了有没有。

大宋的年轻人因为进学和做工,思想的变化自然是比他们的父母辈要大。七月初六这天的傍晚时分,所有的大宋年轻人都在等着明天的七夕节;沐浴斋戒准备过节的官家,终于等来了他期盼已久的消息--两年前派出去的大船回来了。

因为十多搜大船上都装载着满满的货物和金银珠宝,尤其是各种新作物的种子。官家和朝廷得知这些作物都是热地之物后立即做出应对。

大船留在泉州港,所有的种子分成三份,先在南方找合适的地方把能秋种的作物做秋种试验,剩下的运回燕京妥善保管,留待明年开春在南北两地试种。

被取名为玉米、烟草、辣椒、西红柿、土豆、红薯、、、的各种外来作物,除了土豆无法秋种继续密封保存以外,其余都可以在秋天试着种植。据说都是好养活的高产之物,都能在气候类似的南方一年两种。

消息确认后朝野上下开心兴奋的欢腾一片,各种杀猪宰羊,烧香祭祖。

华夏人自古以来就是食用稻、黍、稷、麦、菽的五谷杂粮,如今一下子有了更多的丰收作物,怎能不激动。

心里想着大宋人终于都有希望吃饱饭的官家也激动,激动难耐的他决定亲自去南方迎接这些在海外漂泊了两年多的英雄们。

朝臣们无法阻止,干脆商量着趁此机会把交趾国一气打下来。因为他们都害怕将来大宋出兵打交趾的时候,坐不住想偷懒的官家闹着要亲征。

交趾的瘴气毒蛇,穷山恶水不是西北那个地方。就算不谈他们看着官家长大的深厚情谊,就算不谈这些年的君臣相得,大宋如日初生的大好局面,大宋人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都不能有任何的闪失。

他们如何敢放官家出去冒险?

七月初十这天,急不可耐的官家随着八万禁军出发去南方和当地的守军汇合,等他把对着他放声痛哭的英雄们安抚好,将士们也把交趾李家王朝一口气给灭了。

炸山开路,修桥铺路,大宋的军民一起,硬生生的把南方之地和大宋的联系打通,变为华夏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为此次大船回来带来的各种书籍,各种消息的刺激,大宋人也终于认识到海外诸国的强大或者潜在威胁。他们开始忙着把南方各个岛屿都划拉到大宋地盘,把西方、北方靠海靠湖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尽可能的打下来。

朝臣们都感觉自己忙啊,实在是忙。好像他们自从官家登基,就忙成一个陀螺,从没停下来过。

大宋建国百年后一统天下的太平盛世,偏偏朝野上下都忙的和建国之初的时候一样,百废待兴,万事待定--因为官家按照他的想法,让朝堂上的大臣们,民间的文人大家们,真的是永远没有停下来懈怠享受的时候。

忙忙碌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官家过得开开心心,懒洋洋的小日子好像安稳下来的黄河之水一样流淌不息。

有奔头的日子不知不觉间过到了五年后,庆和七年的初秋来临。

到处都铺设了沥青路面的大宋国四通八达,繁华兴旺;步入二十岁的官家眉眼长开,挺拔的身姿达到了他理想中的六尺以上;偏远地方的大宋人开始吃饱穿暖,读书进学。

终于得以致仕,功成身退的包拯大人在搬去顺州